作者: 审核:lstech 发布时间:17-10-24 阅读次数:51
《开天辟地》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并读通课文。
2、理清文脉,尝试用抓关键词和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勇。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合理的特点。
【二】前置性学习:
1、认真读课题,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2、 朗读课文:(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2)划出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查字典、词典,弄懂不理解字词的意思;(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3、从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神?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
2、板书课题,教学生字“辟”。(要求学生跟着书空,强调写法。)
3、“开天辟地”的 “辟”就是开的意思,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是——开辟天地。
这是一个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板书)。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总以为有一种神秘不可知的力量支配着大自然中的一切,这就是神的力量。
4、这个神话故事的神是?(盘古)
传说,盘古是开辟天地的创世之祖,人们都尊他为大神。(板书:大神)
所以,《开天辟地》还是我国最古老、最经典的创世神话。
二、初读感知
1、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这则神话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找一找这句话在哪里。读前请先看清要求。
(出示自读要求)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相信文中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准了。
(1)生词
混沌 昏睡 凿子 崩裂 一丈 合拢
身躯 滋润 流淌 巍峨 雷霆 筋脉
冉冉上升 精疲力竭 光芒万丈 纵横交错 皎洁明媚 三山五岳 纵横交错 万顷良田 雨露甘霖 开天辟地
指名开火车读。
(2)量词短语
一( )细缝 一( )微光 一( )猛劈猛凿
一( )漆黑 一( )凿子 一( )板斧
指名试填。(同学们读书真仔细,连量词的运用都关注到了)
3、那句能概括全文的话你找到了吗?
(相机出示最后一节: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齐读句子
如果让你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两个四字词语,概括盘古作出的贡献,你会提炼哪两个词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你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真厉害!
齐读
4、老师也很会抓关键词,我将整个故事提炼成了八个词语(出示)
同桌一起读读,讨论一下分别对应文中的那些自然段?
指导分段
师:抓住了关键词,能更快更好的帮我们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重点词和长文读短这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教给学生一根学习的拐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过渡:接下来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神话的世界(板书:想象)。
第一幕:昏天黑地
1、师:这个神话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2、那时候的世界是啥样的?
出示:“天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一个大鸡蛋。”
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混沌一团
(点红“混沌一团”)
师:混沌的世界在你的想象中是怎样的?
生自由交流。
师:黏糊在一起的天地,浑然一体,漆黑一片,如同一个
——(大鸡蛋)。大到什么程度?
指读该句。
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3、如果让你住在这样的世界,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感情朗读。“天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一个大鸡蛋。”
过渡:是啊,盘古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一幕:(板书开天辟地)
【通过理解“混沌一团”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体会出天地没有分开之前宇宙的黑暗。】
第二幕:开天辟地.
盘古是用什么开辟天地的?——神力
1、大神盘古究竟是怎样用神力开辟天地的呢?
(出示自读要求)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字词或句子,想一想:盘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预设一: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1)学生朗读,然后结合词句谈体会。(提示: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盘古的“一使劲”结果怎样?)
师:高大的身躯,无穷的力量,难怪古人将他想象成一位大神.
(2)这时候,“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对于在黑暗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来说,这是一丝怎样的光啊?如果你是盘古,你看到这一丝光会想什么?
板书:向往光明
(3)盘古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怎么做的呢?
预设二: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1)句式对比:
猛劈猛凿——猛砍(引导关注工具和使用,体会用词的精准)
精准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我真的看见了大神,他正在——引读句子
(2) 演一演
请一名同学上台表演。(结合“持”、“握”、“猛劈猛凿”、“大鸡蛋”、“混沌一团”)
教师可边引导学生边表演便说说自己的感受
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大神?
板书:神勇无比、意志坚定
师:如此艰辛的事情,也只有拥有无穷神力的大神才能完成!
(3)再次朗读,谁能把盘古神力无比的样子读出来。
师:盘古神勇,斧光凿影,火花飞溅,巨石崩裂。如此神奇的场景怎能不让人惊叹古人神奇的想象力?(边说边出示图片)
(4)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读这神奇的一幕。
【意图与思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盘古的力大无比,同时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不仅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还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和理解能力。
2.盘古靠着神力,劈开了天地,天地发生了怎样的神奇的变化?
这时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齐读。
(2)神话中处处可见神奇,这句话也很神奇!
比比看上一行和下一行,你有哪些神奇的发现?
预设一:这一句中有四对反义词:轻-重;清-浊;天-地;上升-下沉。
预设二:这一句中不但有四对对反义词,还有一对近义词:冉冉-慢慢。
预设三:上下句字数相等,语言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句中的反义词,可以调换位置吗?
师:轻而清,飘飘渺渺,干净透彻,这是天的感觉;重而浊,雄浑厚重,这是地的感觉。(板书:合理)
女生读天的部分,男生读地的部分。
(3)像这样上写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当的句子就叫“对偶”句。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4)古诗中也常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还有呢?
找一找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5)试着请把句子补充完整,构成对仗。
懒惰的结果是痛苦,( )的结果是( )。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手法,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了解对仗的写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对偶句式工整,意思相对的基本特点,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对仗句子,最后进行仿写,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7、经过千难万阻,天地终于初步形成了,盘古面对眼前的光明,他会怎么想,怎么说?
师;神奇而合理的想象,精准优美的的语言,那我带入到那神奇的世界,这就是神话的魅力!
8、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天地分开了,盘古可以休息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往下读。
第三幕:顶天立地.
1、经过盘古的一阵猛劈猛凿,天地终于分开了,盘古的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思考:当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
出示: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天和地的变化而变化。
1. “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可以用个成语来形容。[板书:顶天立地](看图)
2.全体起立,举起双手,伸直双腿,做出“顶天立地”的动作
师情境朗读,引导相机增加动作力度:
(1)天和地分开时,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2)几百年过去了,盘古依然头顶天,脚踏地,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柱子似的,撑在天地之间……(坚持着)
(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几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努力的向上伸展手臂,用力的踏着大地)
(4)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这个巍峨的巨人……(再尽力往上伸展……)
3、师生对话:
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
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
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天地再合拢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我是神,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4、请生放下手臂,谈谈感受.(累、手臂太酸了、好想赶快坐下、我都累得快趴下了、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5、这么长的时间里,盘古日夜头顶天,脚踏地,撑着天地,此时你又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盘古?(板书:意志坚强)
6、让我们一起再来用心朗读第5段,把这个巍峨的巨人记在心中。
【抓住“一万八千年”和三个“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创设情境,通过与盘古的三次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他的意志坚定。】
7、总结过度: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
《开天辟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开天辟地》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有《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路花香》三篇文章。《开天辟地》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文章脉络清晰,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应充分发挥读的优势,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意蕴,为此设计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考虑到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从阅读中体会得到,把本课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难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体会其艰难,在朗读中感受盘古的伟大,突破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引导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在概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的目光引导到课外阅读中去,整合课内外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养成乐于阅读的兴趣。在学法指导上,我首先让学生看故事、听故事,然后再把有关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这样做,既巧妙地运用了语文课外资源,又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同时,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为人民造福的道理。
三、说程序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激趣导入、初读感知、研读交流、练习复述、作业布置五大板块。
(一)激趣导入
1.首先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片猜故事(如:嫦娥奔月、后弈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简介“神话故事”。
2.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这样设计教学意在和学生一起走进神话世界,尊重学生急于展示自己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2.读通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2)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为学生扫清学文的障碍。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1.首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在盘古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以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屏显)
2.然后重点研读课文的2-7自然段
(1)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盘古是怎样通过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化生万物、创造宇宙的。
(2)接着让学生学习盘古做“顶天立地”动作一分钟,体会盘古的伟大形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4)最后引导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己的感情来朗读。
(四)练习复述
1.首先同桌间练说。
2.然后指名在全班复述,最后评出“最佳复述奖”。
这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训练,也是学生情感内化的一个环节,最后通过设置奖项肯定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作业布置
1.把想对盘古大神说的话,写在读书笔记上。(意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神话故事。(意在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四、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通过提纲列出盘古开天地的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课文故事内容,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五、说亮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是以“读”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
《开天辟地》预习单
一、认真读课文